首页 > 新闻 > 西安主辦U23亞預賽遭遇旅遊抵制 中國足球或許需要一份規範寶典
在西安國際足球中心召開的會議上,8月11日的《足球報》揭示了一項引人關註的消息,西安被正式選為2026亞足聯U23亞洲杯預選賽的主辦城市。然而,這一決定卻引來了不少罵聲,西安也因此被戲稱為足協的“接盤俠”。更為嚴重的是,輿論的反彈甚至可能影響到西安的旅遊業,給當地經濟帶來潛在的壓力。
這一現象反映了一個根本事實:盡管國家在多個方面加大了支持中國足球的政策力度,但從U20到U17再到國家隊的表現,卻依然令人失望。球迷的憤懣情緒,迅速轉化為對中國足協和國字號球隊的集體抵制。
對於了解中國足球的人來說,過去十幾年的比賽,往往以失敗告終,盡管如此,這也讓很多球迷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包容和理解。然而,在最近一年,各種政策的扶持和樂觀的描述讓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然而,這種希望堅固而脆弱,總是在令人期待的時刻,被現實無情地拉回。
中國足球似乎陷入了一個無法逃脫的循環,每當人們看到可能的希望時,現實又強行將希望擊碎。這種情況下,球迷的反響通過互聯網大量湧現,成為了一場新的集體行為,遠比過去的極端抗議方式更為高效。西安的體育和文旅部門在這種風潮中,不得不擔負起了“連坐”的壓力,他們面對的,既是罵名的集中爆發,也是一種群體情緒的展現。
值得註意的是,這一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情緒的自然發泄。中國足球的真實水平總是與公眾日益增長的期待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一種反復發作的“民意病”。網絡及手機的普及,使得這種意識表達愈發多元,也愈發具有影響力。
在足球的標準與評判方面,中國足球顯然存在缺失。以廣州隊的註冊取消為例,其核心問題實際上不僅僅是在於技術,更是經濟隱患。而縱觀國家隊的表現,過去一年中,中國足協在備戰以及管理方面下了苦工,似乎在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認真。然而不幸的是,U17、U20和世界杯預選賽的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該輸的都輸了,該贏的也沒贏”。
這些問題無疑極大考驗了公眾的耐性。顯然,大家紛紛呼籲“重新開始”,但真正能否靜下心來,從頭做起仍需時間。對於2025年的中國足球來說,這是一個還債的過程。我們不禁要問:如果三隊都能通過預選賽,中國足球又將面臨怎樣的反思和提升之路呢?
中超免费观看_轉載免费观看_足球免费观看_中超高清在线_轉載高清在线_足球高清在线
暂无数据
更新時間: